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与高中学校人才培养(上篇)(2)

时间:2015-11-04 09:05 点击:
第一,不能很好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现实需求。现行高考招生制度是在精英化高等教育阶段建立的,其目标是要从众多考生中选拔少数优秀人才,实施精英教育。因此,录取学生时严格坚持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在
  第一,不能很好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现实需求。现行高考招生制度是在精英化高等教育阶段建立的,其目标是要从众多考生中选拔少数优秀人才,实施精英教育。因此,录取学生时严格坚持"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在实现人才选拔的同时,也达到了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目标。自1999年开始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战略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迈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之后十余年一路攀升,2014年达到了37.5%,高考录取率超过75%,高校入学机会已不再是稀缺社会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将每年一次的高考成绩作为高校录取的唯一依据,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质疑。一方面,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高校分层、分类趋势明显,仅用高考成绩难以有效满足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选拔需求。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已经可以考虑在高职院校实行"注册入学";在本科和专科层次实行"一张试卷"的必要性也值得商榷。
  第二,不能很好适应科学选拔人才的现实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给高考招生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从考试来看,现行高考偏重考查考生一般性、程式化的知识,而难以考查创造性、批判性等创新型人才必备的能力,更难以考查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团队精神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从招生来看,高校将高考成绩作为录取学生的主要依据或唯一依据,致使那些具有特殊稟赋、创新潜质、学科特长或技能特长,但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难以获得升学的机会或失去了上好大学的机会。虽然目前已在90所大学实行"自主招生"试点改革,但不论是自主招生的规模还是试点高校考核评价内容及方式,都难以保证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脱颖而出。
  第三,不能很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我国基础教育普及化程度不断提高,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基础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管理制度等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这对包括高考招生制度在内的各类考试评价制度都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要求。近年来,中小学课程改革推进困难、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竞争压力过大、健康状况下滑等问题凸显。在反思基础教育本身的同时,许多人将此归咎于高考招生制度,认为高考招生制度是造成应试教育倾向的根源,学校的办学行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以及学习行为等都受其调控,只有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基础教育改革才能不断深化。
  (二)高考招生制度的公平性遭遇严峻挑战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演变,高考招生制度的公平性不断遭到侵蚀,而且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这也使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背离了制度设计初衷。例如,高考加分政策设计的初衷是拓宽特殊人才的升学通道,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和发展兴趣特长。但实际操作中,由于加分依据缺乏统一标准、信息不透明、监管不力等,鼓励性加分政策近乎失控,加分项目繁多、分值过高,甚至身份作假。类似问题在高校自主招生和特殊类型招生环节中都程度不同地存在。又如,尽管政府对高考的安全性和公正性三令五申,但高考舞弊、'枪手"替考等现象屡禁不止。这些现象的出现严重背离了教育公平原则,冲击了高考招生的社会公信力,也招致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强烈抨击。另一方面,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产生,公平性面临新的挑战。例如,改革开放使一些城市的非户籍人口急剧膨胀,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异地高考"问题逐渐凸显。又如,由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省际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考录取率以及高考录取分数线差异依然较大,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贫困家庭、少数民族等弱势群体的入学机会均等问题,尤其是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问题更加突出,并由此导致''高考移民'"国际高考移民"等违背教育公平现象的产生。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